欢迎您访问-奇峰网
您的位置:首页 > 创业分享

2017全国卷高考评价,2017全国卷高考作文

2022-09-28 06:14:59
【编者按】昨天中午,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刚结束不久,就有读者向本报记者打听:“孙教授今年的作文题点评文章什么时候刊登?”这位读者口中的孙教授就是著名学者孙绍振。此前,他已连续17年

  【编者按】

  昨天中午,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刚结束不久,就有读者向本报记者打听:“孙教授今年的作文题点评文章什么时候刊登?”这位读者口中的孙教授就是著名学者孙绍振。此前,他已连续17年为《厦门晚报》独家撰写高考作文题点评文章。昨日傍晚,孙教授准时交稿,他说:“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责任!”本报“厦门教育圈”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推送了这篇点评文章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

  厦门教育圈昨日第一时间推送孙教授点评文章。

  今天中午,匆匆浏览了一下2022年作文全国甲卷和全国乙卷,以及新高考两卷,看到福建方面选择了全国新高考Ⅰ卷,我深深为福建高考学子松了一口气。

  文/孙绍振 图/吴慧泉

  全国甲卷难度太大

  要求太高了

  全国甲卷题目是《红楼梦》中大观园一个亭子的命名,有以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“有亭翼然”典故,取“翼然”二字;贾政以为从“泻出于两峰之间”中拈出“泻”字,附和者演化为“泻玉”;贾宝玉则以为“沁芳”更为新雅。这样的题目,内含的传统诗文学养是很深的,对于考生来说,要求太高了。

  首先,要对《红楼梦》相当熟悉,特别是对贾宝玉的女性崇拜有相当的理解。其次,要有古典诗文的修养才能顺利地构思谋篇、布局、遣词、造句,如果对中国园林建筑有所涉猎,则可能游刃有余。这对于学业负担很重的学生来说,难度实在太大了。就其命题而言,目的很明确,一是考查学生知识的广博度,二是体现较大的区分度。但是,对于一般学子来说,不管老师考前提供了多少名人名言、生动故事,都只能是捉襟见肘。只有那些传统文化修养较高的学生,才有一展才华的空间。

  全国乙卷对一般考生而言

  大体是要望而生畏的

  全国乙卷提供了北京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诸多辉煌素材,点出“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,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”,题目所列的提纲分别为“比赛成绩”“群众体育”“科技亮点”“交通支持”“国家经济”,素材甚为丰富。题旨的主旋律很清晰,难度并不太大。但是,要在短短的三十分钟中,阅读、掌握、驾驭这么丰富的素材,就已经很费时了,加上还要聚焦主题、形成文脉、贯穿首尾,除非文思特别敏捷,一般考生大体是要望而生畏的。

  新高考I卷接地气 专业术语的神秘性在题目中就化解了

  福建方面显然很清醒,选择了接地气的新高考I卷。

  这个题目讲的是围棋的“本手、妙手、俗手”,非常特殊的专业术语。有多少中学生了解、体验或熟悉围棋?初看这“三手”,多数学子免不了“蒙圈”。但是,稍稍冷静下来,就不难看出,这只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“干扰项”,围棋只是虚晃一枪的障眼法。命题者回避直接主题性命题,以免有开放性不够之嫌。对于某些对围棋有所涉猎的考生,当然可以直接上手,展开一番内行的议论。但是,题目的主旨是面向广大外行考生,接着就明明白白地作出阐释:“‘本手’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;‘妙手’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;‘俗手’是指貌似合理,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。”

  这样一解释,专业术语的神秘性就化解了,考生思维一打开,想象的空间就骤然开阔了。专业术语变成了一般性的话语,哪怕是对围棋外行的考生,想象也不难从这三点一面上起飞。

  对命题者而言,显然他们胸有成竹——表面看似陌生的专业术语,紧跟着加以细致解说,不但接了地气,而且把问题提高到理性的、辩证思维的层次上去。

  命题这一段提示 某些水平较高的学子可能觉得多余

  “对于初学者而言,应该从本手开始,本手的功夫扎实了,棋力才会提高。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,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。本手是基础,妙手是创造。一般来说,对本手理解深刻,才可能出现妙手;否则,难免下出俗手,水平也不易提升。”

  命题的这一段,在某些水平较高的学子看来,可能觉得多余。但这一段话,对于被围棋专业术语吓住的考生,显然是有很大的提示价值的。就是水平比较高的考生,其实也不能忽略,稍加思考,就要把问题提高到理性、哲理的高度上来。

  立意关键之一,就是要把围棋的“三手”,转化为本手、妙手、俗手之间的内在关系。

  关键之二,实际上是以本手为核心,妙手和俗手,处在对立统一,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关系中,本手可以转化为妙手,也可能转化为俗手。转化为妙手的条件,题目特别指出,“本手的功夫扎实”“对本手理解深刻”。相反,如果“热衷于追求妙手,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”,“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”,则难免陷于俗手。

  文章要有竞争力

  “三手”之间关系不能平列

  要把文章做得理想,有高度的竞争力,要害在于,不能把“三手”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平列的,如甲乙丙丁、ABCD、1234那种现象的罗列。当然,三者并列,引用一些名人名言、名人故事,再加上一些古典诗词,做得好,也只是中规中矩。但是,这样的文章,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说,竞争力不是最高的。最高的竞争力在于把本手作核心,而妙手和俗手分别为互相对立的两侧。在正条件下可能转化为妙手,在负条件下则可能转化为俗手。

  高考作文命题历史性新特点

  主流导向是议论文

  从这里,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高考作文命题历史性的新特点。

  第一,主流导向是议论文。这相较于上世纪初开始的命题原则,大大提高了一步。当时的进展是从强制性主题性命题,到开放性和导向性的统一。最著名就是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》,以其开放性引起极大的轰动。但是,这样的命题还有一个不言而喻的观念,那就是贴近学生感性生活。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,大量考生满足于抒情。哪怕是后来进入北大中文系的新生,据温儒敏先生调查,大都不会写议论文。而大学文科除了艺术学科以外,基本上是以理论教育为纲的。非常吊诡的是,一旦出现一些智性的命题,就会遭到普遍质疑。如,某年以韩非子的“智子疑邻”为题:墙壁倒塌,亲者所言与非亲者所言相同,不修葺必有盗,但屋主态度截然相反。武汉某著名特级教师质疑说,这是脱离学生生活。面对理性十足的命题不普遍认同,不能不惊叹作文教学的理念赶不上,改革的实践慢一拍。

  今日之命题的议论性

  基本要求是从感性上升到智性

  第二,今日之命题的议论性,其基本要求就是从感性上升到智性,从学生直接经验上升到与间接经验的想象高度结合。在此基础上,才能升华到辩证法的理性上来。考生如果缺乏智性、理性思维基本能力,拿到“围棋”这样超越生活经验的题目,即使能勉强为文,也难免牵强。设想某省考生不幸作答全国甲卷,要知道,大观园之亭命名,要害全在文化理念分析,贾宝玉把亭子命名为“沁芳”是和他的女性崇拜密切相关的。抒情在服从于理性分析的基础上,最多只能起一点辅助作用。

  也许,出于更加平和中正的考虑,北京卷的大作文是以古人“学不可以已”作对比为题,前面加了150字的微写作(10分)——“阅读带来审美愉悦”或以 “像一道闪电”为题目,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。

  从这里,我们是不是可以感受到命题的历史转变和提升,抒情与议论重点的转变?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,不但对今后的考生,而且对我们一线老师,也应该具有某种历史性挑战的意味。

  【人物名片】

2017全国卷高考评价,2017全国卷高考作文

孙绍振

  孙绍振,1936年出生,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,现为福建师范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心研究员,文学院教授..主任、博士生导师。2021年,教育部正式批准福师大成立“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”,这是全国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基地中唯一以学者名字命名的基地。
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