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-奇峰网
您的位置:首页 > 创业分享

送亮是什么风俗(送老雁是什么风俗)

2022-04-30 09:06:08
河南省光山县,民风淳朴、人情厚重,而且重视传统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人们的生活在发生着巨变,但是有些风俗依然在代代相传。正月十五闹花灯你可能知道,但是给祖先送灯(本地也叫送

河南省光山县,民风淳朴、人情厚重,而且重视传统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人们的生活在发生着巨变,但是有些风俗依然在代代相传。正月十五闹花灯你可能知道,但是给祖先送灯(本地也叫送亮)的习俗你听说过吗?

记得小时候,一年的所有节日中,就数正月十五元宵节最热闹。晚上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笼,几乎是全村出动开始玩灯,舞狮子、玩旱船、跑竹马、打鱼、拉车,举起火林子(二三米的竹竿上糊个花式灯笼)排起长队,挨家挨户拜门子,那真是灯火通明,锣鼓喧天,鞭炮阵阵,好不热闹。元宵节后才代表着年过完了,新的一年农业生产即将开始。一个圆满的结束,一个热热闹闹的红红火火的开始。但是,玩灯之前,有一件事必去做,那就是给祖先送灯。

送亮是什么风俗(送老雁是什么风俗)

白天排练

送亮是什么风俗(送老雁是什么风俗)

老照片:跑马灯

晚饭后,带上白天准备好的灯罩子,竹签和蜡烛,到每一个祖先的坟前点上蜡烛,蜡烛的四周插上四根竹签,然后套上用白纸糊好的罩子,防止风把蜡烛吹灭了,外观就像是一个放在地上四方形的灯笼,烧点纸钱后才离开,回去开始玩灯。有的坟前并排点着几个灯,那是因为他的儿孙比较多,一个家庭送一个灯。坟头较多的山坡或密或疏的亮光远远望去,犹如天上的繁星,被形象地称为“满天星”

慢慢的生活好了,娱乐的方式也更多了,再加上年轻人更多的喜欢电视、手机,不太愿意参加集体的娱乐互动,乡村正月十五玩花灯越来越少了,但是正月十五给祖先送灯,却一直在延续。

七十代家庭生活还不是很富裕,所以送亮也很简单,蜡烛只有小指头那么大,用白纸糊的灯罩。八九十年代,为了让灯亮的时间更长一点,蜡烛越来越粗大,祖坟较近比较方便的话,有人还会用空墨水瓶做一个油灯,差不多能点到天亮,还会燃放一小挂鞭炮。

送亮是什么风俗(送老雁是什么风俗)

到了新世纪,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,开始去买印刷比较好的灯罩,塑料薄膜做的上面印有图案、吉祥语句灯罩,鞭炮越来越长。再后来开始燃放烟花炮竹,花炮越来越多,兄弟比较多的,家庭特别富裕的,都是用三轮车架子车往坟山上搬运烟花炮竹,甚至是大型的礼炮在坟前燃放,少的花钱几百元,多的花钱几千元,每个坟山都成为了烟花集中燃放地,正高峰时,那叫一个壮观,很多都是送完灯就地观看烟花,议论着谁家人多了?谁家发财了?基本上通过烟花多少都可以看出来。烟花爆竹持续几个小时,空中弥漫着硫磺味的烟雾,像是严重的雾霾,可见度极低,后来人们也意识到这是浪费,烟花爆竹的燃放量稍有减少。

送亮是什么风俗(送老雁是什么风俗)

直到2018春节,政府明文规定城区禁止售卖燃放烟花爆竹,2019年禁令范围延伸至乡镇,送灯燃放烟花爆竹也变成了象征性的了,多少有点就行。但是不论是老人还是现代的年轻人,都还是一如既往的重视送灯,不论住在城里还是在乡村,不论是在本乡还是在外地,都会在正月十五赶回老家准备送灯。有在外地打工过年都没有回家,但是过十五也会回家,因为坟前不能没人送灯。只要不是风大雨大,灯能点着就得送。

小时候在农村,就跟着大人一起送,也曾踩着泥泞、踏着积雪去送灯,深一脚浅一脚,摔跤跌倒的笑话也是常见。后来住在城里,正月十五这天,三十公里的路程往回赶,早些年挤汽车,人多不方便。后来开摩托车,冻得不行。现在基本上都是开车了,白天城里往乡下赶,路上堵了城里空了。送完灯又往城里赶。从我记事时起一直到现在,唯有的一次是在可以送灯情况下却没有送灯的,就是今年。赶上疫情,不拜年不送灯,在家隔离。

每年送灯时大人带着小孩,一代一代往下传。教导后人树大不忘根,做人莫忘先祖之恩,尊祖敬老、礼传后人,方能源远流长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标签: